首页 教育传媒

办实“关键小事” 提升教育温度——甘肃省中小学“建宿舍扩食堂增学位改厕所”为民办实事项目落地见效

2024-02-29 09:48 来源: 甘肃日报

原标题:【回眸2023】办实“关键小事” 提升教育温度

——全省中小学“建宿舍扩食堂增学位改厕所”为民办实事项目落地见效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苏家英

让农村学校有更好的食堂,让农村教师留得住,让流入城区的孩子有学上……这些,是我省广大师生和家长的急难愁盼,是我省改善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需要关注的重要问题,也是促进我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重要内容。

2023年,我省扎实推进实施中小学“建宿舍扩食堂增学位改厕所”为民办实事项目,多措并举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有力夯实了义务教育高质量发展基础。

2023年11月30日,酒泉市肃州区泉湖初级中学教师周转宿舍建成。“这标志着78名教师昔日住宿拥挤,借宿镇政府房舍的时代结束。”肃州区泉湖初级中学校长黄如海说。

前不久,在临夏州和政县三合初级中学任教15年的教师杨晓莉、罗建明等搬进了学校新修建的教师周转宿舍。杨晓莉说:“过去,我们学校的很多教师在县城租房居住,路途较远,如果遇到雨雪天气回家更是困难。现在,我们都住进了教师周转宿舍,忙完工作后学习和休息的时间更充裕了,我们更能集中精力用于教育教学。”

安居方能乐教,乐教方能优教。为建好农村教师暖心房,2023年,省教育厅多方筹措省级资金1亿元,在全省23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以外的38个县(市、区)农村中小学建设教师周转宿舍1030套,项目已全部主体完工。通过项目实施,改善了我省农村中小学教师工作生活条件,创造了“拴心留人”的硬件基础。

走进酒泉市瓜州县双塔镇中心小学食堂,桌椅崭新,学生们正在有序排队打饭就餐。西红柿炒鸡蛋、红烧鸡肉、米饭……“食堂建好之后,同学们可以在窗明几净的食堂用餐,且饭菜种类丰富,每天午饭和晚饭都荤素搭配、营养健康,老师们每天也会陪餐。”该校几名六年级学生高兴地说道。

为着力改善农村师生供餐条件,2023年,省教育厅专门在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项目省级资金中切块2亿元,新建、改扩建全省农村中小学食堂493个,完成年度任务的123.3%。目前,493个农村中小学食堂建设项目已全部建成并投入使用,为我省农村师生提供了整洁、干净、安全、舒适的就餐环境。

陇南市武都区钟楼小学综合楼项目包含普通教室25间、功能教室5间、教研室5间、会议室1间。依托为民办实事项目,钟楼小学购置了2000套课桌凳、32套智慧黑板、1间科学实验室、2间微机室、1套图书室、60套教师办公桌椅、1间阅览室、1间录播室等。2023年秋季学期,该项目已经投入使用,钟楼小学新增学位1375个,有效缓解了大班额压力,解决了部分进城务工子女的就近入学问题。

面对群众关注的“入学难、择校热、大班额”等难题,2023年省教育厅大幅增加城市学位供给,统筹省级资金2.5亿元,通过新建、改扩建、资源整合等方式,重点在全省14个市州主城区增补义务教育学位28367个。目前,新增学位已全部完成,完成年度任务的141.8%。增学位项目通过集团化办学、强校带弱校、名校办分校的思路靶向施策,有效促进了优质教育资源开放共享、交流互鉴,提高了我省学校办学质量,为解决进城人员子女就学问题走好了教育的“先手棋”。

如何让家门口的好学校成为老百姓的第一选择?“既漂亮、又安全的塑胶操场,以及干净、卫生的厕所不可或缺。”平凉市灵台县梁原乡王家沟小学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学校现有师生百余人,为进一步改善学校基础设施条件,于2023年4月启动实施梁原乡王家沟小学厕所及操场改建项目,并于8月底如期完工、通过验收。

为不断提升学生卫生健康文明素养,2023年省教育厅专门切块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项目省级资金1亿元,新建、改扩建全省义务教育中小学厕所280个,所有项目已全部投入使用。项目的实施,既全面提升了我省中小学校厕所运行维护管理水平,规范学生如厕行为,保障校园厕所安全卫生,提升学生卫生健康文明素养,也有效衔接了生态文明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部署。

  民生之路,民心之路。2023年,我省教育民生的基础越来越坚实,道路越走越宽广。让千家万户在教育上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我省教育系统的“行动答卷”将接续书写更多精彩。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