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羲与女娲的传说(下)
插图 洪波 绘 伏羲庙内景
□ 雍际春
我国首都北京阜成门内大街,有一座明代创修的历代帝王庙,庙内正殿景德崇圣殿供奉着中华民族上自古史传说时代,下至清乾隆帝的历代帝王188位,伏羲位列其中。
在人类从原始洪荒告别野蛮,进入文明时代之际,曾经历过一段开天辟地和英雄辈出的神话传说时代,这个时代在中国就是古史系统中的“三皇五帝”时代。三皇即伏羲、女娲和神农,五帝为黄帝、颛顼、帝喾、尧和舜。他们就是在鸿蒙初开时中华先民们辟榛斩莽、开物成务、肇造文明进程中脱颖而出的杰出代表和酋邦首领,他们前后相继,究天文,探地理,开人伦,共同开创了中华文明,塑造了中华民族。因而,他们被中华民族尊奉为人文初祖。
水有源,树有根,“三皇五帝”及其部族的源起之地和重要活动地域,自然就成为中华文明的肇启之地。在“三皇五帝”始祖序列中,伏羲、女娲、黄帝等古圣先王均出自陇上,他们的身世和事迹,既留存于千百年来的民间传说,又备载于典籍史传,还有相关遗址和考古材料相印证。可见,甘肃地区既是华夏始祖故里,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起源地之一,如伏羲、女娲始祖传说就是典型例证。
伏羲、女娲兄妹繁衍人类的故事,在古代文献中就有完整的描述。据《独异志》记载:“昔宇宙初开之时,有女娲兄妹二人,在昆仑山,而天下未有人民。议以为夫妻,又自羞耻。兄即与妹上昆仑山,咒曰:‘天若遣我兄妹二人为夫妻,而烟悉合;若不,使烟散。’于烟即合,其妹即来就兄,乃结草为扇,以障其面。今时人娶妇执扇,象其事也。”伏羲、女娲兄妹结为夫妇后,人类由此得到繁衍,而后世中国人结婚女子盖盖头的习俗,可能就源自女娲“结草为扇,以障其面”。
《风俗通》对女娲“造人”还有另一种说法:“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抟黄土作人。剧务,力不暇供,乃引绳絙于泥中,举以为人。故富贵者,黄土人也,贫贱凡庸者,絙人也。”
先祖“造人”故事虽有不同的版本和多种的情景与途径,但其作为繁衍人类的实质则是一致的。肇启文明的文化创造随着伏羲部族人口繁衍和发展壮大,其部落沿葫芦河、渭河流域渐次向东和向南迁徙,到达中原大地、四川盆地、南方各地和云贵高原,并建都于陈(今河南淮阳)。经过一个漫长时段的交融和渗透,黄河中下游和西南地区的许多部族被逐渐征服和兼并。
史称伏羲氏之后为女娲氏,“女娲氏没,大庭氏王,有天下,五凤异色。次有柏皇氏、中央氏、栗陆氏、骊连氏、赫胥氏、尊卢氏、祝融氏、混沌氏、昊英氏、有巢氏、葛天氏、阴康氏、朱襄氏、无怀氏,凡十五代皆袭庖牺之号”。伏羲及其十五代继承者生活的漫长时代,就是伏羲时代。在长达千年以上的时间里,伏羲部族有众多的发明和创造,主要有画八卦、造书契、取火种、作甲历、结网罟、制嫁娶、创礼乐、设九部、制九针、立占筮等。这些发明创造中,八卦、书契是符号和文字的初创,标志着结绳记事时代的终结和文字书写时代的来临;始制嫁娶,以俪皮为礼,当是对对偶婚制的确定和规范,是婚姻制度的巨大变革和进步;取火种学会用火,结网罟捕猎和打鱼,取牺牲以供庖厨,教民熟食、制九针疗疾等,既提升、扩展了生产领域与生存能力,也大大改善了先民的生活,告别了野处穴居、茹毛饮血的原始生活;作甲历、创礼乐和立占筮,规范了生产生活、人际关系和社会运行,并具有了趋利避害的预测能力;设九部、置六佐、以龙纪官,则是画野分疆、分部管理民众和设立官职的萌芽。这些贡献涉及物质、精神和制度文化的诸多方面,因而,中华文化追根溯源,大都创始发明和导源发祥于伏羲及伏羲时代。
伏羲发明的八卦,是伏羲及其部族在生活实践、生产探索过程中,对自然世界、人类社会和万事万物之规律、法则和成因进行认知、归纳、总结和解释的产物,也是中华先民善于理性思维和抽象表达的智慧结晶,“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反过来,八卦产生后又成为他们进一步认识大千世界的万能钥匙。由八卦到六十四卦再到周易而形成的易学体系,闪耀着阴阳变异、辩证思维和中和包容的智慧光芒,千百年来,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产生与发展,对中华民族心灵成长、精神塑造、性格养成、价值观念、思维模式都产生了巨大影响。因此,八卦或者说易学文化就成为中华本源文化根基所在。
史称伏羲、女娲人首蛇身,这说明伏羲部族最初以蛇为图腾。随着迁徙和部族间的大交融,伏羲氏将渐次征服和结盟的各部落图腾也部分地融入蛇图腾之中,从而形成了以蛇身为基础,附加牛耳马齿、鹿角虾须、鱼鳞蛇身、狮鼻虎爪的多图腾组合的龙图腾。龙图腾由生物性的蛇复合、混血成为虚拟生物的龙,正是伏羲部族征服融合各部族走向文明强大,在上古图腾崇拜上的典型体现。这种图腾崇拜习俗和文化心理世代传承,因此,在中华民族的心灵深处,龙有着不可替代的牢固地位并代代相传。于是,中华儿女都是“龙的传人”,龙成为中国人的象征,成为中国文化最伟大的标志。可见,伏羲氏又是中华龙文化的开创者。
(据《甘肃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