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五泉 一代名儒的故园守望地
五泉山后气空蒙,幽谷无人野草丛。
青嶂雷旋飞夜雨,白杨叶大战秋风。
数间精舍烟霞老,一线危崖樵牧通。
游钓不来过廿载,山中犹听旧虫鸣。
大清嘉庆年的某个清晨,如同大清朝的任何一个清晨,皇宫中早起的大臣们准备上朝,在这个平静的清晨,一个叫秦维岳的官员上朝前发现朝服有破洞,于是便用宣纸糊住,涂上颜色。这一幕恰巧被嘉庆皇帝看见,这个来自兰州的官员因为这个细节,命运有了转折。
那次早朝后不久,湖北盐法道空缺,嘉庆皇帝想起宣纸糊官服的节俭人,于是让秦维岳出任湖北盐法道。盐政系统是清代最肥的差事,盐法道是一个肥缺。秦维岳曾两任湖北盐法道,并署理布政使、按察使,他整理盐务、钱法,裁汰陋规,止住了贩运私盐、盗铸制钱的歪风。
这个不爱财的西北人不仅不贪钱,还自己出钱振兴教育,奖掖人才,他捐出自己的养廉银数千两,创办江汉书院、勺庭书院,为地方培养人才。由于奉公守法,恪尽职守,他四次担任湖北乡试提调官、监试官。
一百多年后,当我踏进这个叫后五泉的地方,就与那个清朝人了有交集,我似乎能闻到空气中弥散的墨香和清幽的茶味,通过夜雨岩、后五泉、听雨山房、秦家房头顶富含古意的地名,和秦翰林打了一个照面。
就在秦维岳仕途顺畅之时,嘉庆二十四年(公元1819年)其母病逝,遵照礼制他回乡丁忧,也许是厌倦了官场的尔虞我诈,也许是甘省人的浓重的乡土情结,从此再未出仕。回乡之后,秦维岳向陕甘总督建议创办五泉书院,并率先捐银1000两,作为创办书院的经费。他又多方奔走,筹集资金,在今城关区贤后街东端办起了五泉书院。秦维岳先后被聘为兰山、五泉两书院山长,为地方培养出很多人才。
晚年秦维岳隐居于阿干河畔的后五泉,至今,后五泉、八里窑一带的老人还称他为“秦翰林”。秦维岳将书斋取名“听雨山房”,在这间书房里,他写了很多吟咏兰州的山水风物,其诗集《听雨山房诗抄》,收集诗文293首。
后五泉是秦维岳祖居之地,他祖上五世任肃王府锦衣校尉。清军入关后,家道中落,其祖父秦润在水磨沟一带,以植果树种菜为生。他父亲秦基贵曾是国子监的太学生。秦维岳幼承家学,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考中举人,在兰山书院学习。此时,兰山书院的山长是“关中四杰”之一的临洮吴镇。在吴镇的指导下,学习经史和古诗文,经过七年的刻苦攻读,秦维岳学业大有长进。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考中进士,被授职翰林院编修。他的同科进士,有清代著名的学者洪亮吉、邢澍等人,邢澍是武都人,在清代学术史上和张澍齐名,人们称“陇上二澍”。在北京期间,秦维岳和这些人谈经问学,友情笃深。洪亮吉称秦维岳的诗:蹊径迥殊,语语超脱。
秦维岳的书斋为什么叫听雨山房?源于夜雨岩。夜雨岩是兰州古时的一个名胜所在,明肃靖王诗《夜雨岩》描述:淡淡龙轻霭,沈沈映落霞,雨馀声愈急。风动滴还斜。楸树浮残叶,春山泛落花。翻疑最深处,犹似隐仙家。
《重修皋兰县志》记载:夜雨岩在县南十里皋兰山后麓深谷内,岩如覆屋水滴滴不绝,听之如雨,明肃藩以夜雨岩名之,清嘉庆时,兰州道严烺祷雨灵验,改名为“灵雨岩”,并树碑纪事。1919年,青海屯垦使蒯寿枢在岩下建一尊佛像,虽用钢筋水泥塑造的,但庄严妙丽,胜似泥塑,兰州人称之谓“站佛爷”。
前有阿干河流水潺潺,后有夜雨岩叮咚作响,房前青菜碧绿,屋后冬果挂枝,读书、听雨、品茗、雅集,置身于后五泉的菜园,才能品味出“听雨山房”的意境,此书斋名妙不可言。想必,秦翰林也十分惬意,在《水调歌头和瑶圃弟六月别墅同人小集》中,他写道:
莲净渌波出,红蓼野人家。
神清洞古无暑,不着苎萝裳。
有客东桥问讯,正好污尊村酿,
旧学论文章。
亲戚悦情话,林薄满秋商。
……
后五泉,有其名必须得有五个泉,于是龙泉、伏泉、马黄泉、叶家泉、谢泉并称为后五泉。据记载,后五泉沟口西北有一座山门牌坊,上有“后五泉”三个苍劲浑厚的大字,是兰州近代名人榆威将军、书画家裴建准先生于民国37年(1948年)所书。过牌坊,又列一重门,上嵌一匾,书“水石人心”,系明天启五年乙丑科进士、兰州人杨泰升的墨迹。由于此地水木清华,佛寺幽僻。临洮举人、兰山书院山长吴镇《后五泉》诗中写道:
前山游罢后山游,盛夏泉声冷似秋。
龙口飞涎人狎见,更登龙脊俯清流。
山静犹馀太古风,千章夏木翠凌空。
白云满地谁能扫,应有神仙在谷中。
名山、名景、名士……后五泉曾是兰州的一处胜地,这里的庙宇楼阁,在清乾隆及同治年间,屡遭兵燹,但后来修复,又遭人祸浩劫,荡然无存。世间事物如同人一般,都有各自无法把握的命运,当年繁盛的后五泉、一代名吏秦维岳,未曾想到一百年后物是人非,只有夜雨岩下那一潭清水,还在兀自诉说悠悠往事。
□彭维国 甘霖 瞿学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