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非遗民俗

城市的历史记忆——兰州握桥

2024-02-29 09:58 来源: 甘肃日报

漫步堤畔寻诗句,却观河桥入画图。

兰州地处黄土梁峁和盆地、河谷阶地三种地形之上,黄河穿城而过,发源于南北两山中的沟汊细流多汇入黄河,故兰州多桥。兰州除了著名的“天下黄河第一桥”黄河铁桥外,颇有名的还有兰州握桥。 

兰州握桥(图/马智勇)

兰州握桥坐落于金天观(今兰州市工人文化宫)以东的雷坛河上。握桥因采用巨木由两岸向河心错落前伸,层层递出增高,节节相衔,呈穹隆拱起的弓形,桥面上覆盖有拱廊,起到重压稳固桥面的作用,同时桥面亦可避风雨。在桥的东西两端又各建有翼亭,恰似两拳紧握,故称“握桥”。远观整座桥呈弧形,且涂以红色,犹如一道彩虹横跨于雷坛河上,故又称“虹桥”。茅以升称兰州握桥是“伸臂木梁桥的一个代表”。握桥也是极具甘肃特色的一座标志性建筑。

兰州握桥东西两端的翼亭,翘角飞檐,雕梁画栋,桥的东翼亭有题匾为“空中鳌背”“彩虹”;西翼亭题匾为“天上慈航”“新月”。这几块匾额虽仅有两字或四字,但对仗极为工整。非常惋惜的是这几幅匾额已湮没在历史的烟尘中。另外匾额为何人所写,由于并无记载,所以这也成为兰州文化界的一个未解之谜。

兰州握桥是当时兰州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它犹如一道彩虹,横亘在雷坛河上。它西邻华林山,山下有建于明代正统年间的九间楼。登临握桥,北望可见黄河白马浪滔滔东去,险关要隘——金城关傍河依山而建。近观可见北园梨花白茫茫一片,风儿一吹,馨香一片。因此,握桥在旧时也就成了“文人墨客”汇聚之地。

入冬后,由于雷坛河上游海拔较高,气候寒冷,河水结冰。到了春季,冰雪消融,阿干河就挟冰携水顺流而下,当水流穿越握桥时,因水雾氤氲,握桥缥缈在如烟似雾之中,仿佛仙境一般。这就是旧“兰州八景”之一——“虹桥春涨”。当时人们称雷坛河为浩门河,因此这一景观又叫“浩门春涨”。古人就此景赋诗曰:“春桥春渡观春花,春水春山春景佳。河涨春桥桥春涨,流沙过客客流沙。”

清代画家何海楼就曾绘有一幅《虹桥春涨》图,这也是他所绘的旧“兰州八景”之中的一幅。何海楼,字映南,甘肃河州人,以裱画为生,一生酷爱书画创作,他的绘画,笔意秀整,画面浑厚,画面上握桥横亘,桥下水流湍急。何海楼还在画面上端题诗一首:

“卧虹一道压西津,聚影成桥画里真。三月风光桃浪暖,泛槎谁是武陵人。”

此外,画册后还有杨思、水梓、裴建准、范振绪、张建、贵熏等陇上学者名人的题跋。

新中国成立前,著名“鸳鸯蝴蝶派”作家张恨水来到兰州,在参观了握桥之后,他将握桥写进了他的长篇小说《雁归来》:“出门约有半里,走到了一道干河,这河床上虽是干的一滴水也没有,但是河的形式,却是显然。在河的两岸,高高拱起,架了一座上面有盖顶、两面有栏杆的木桥。这桥的样子,活像小孩用牙牌做游戏,搭的空心桥一样。桥身与‘河面’绝对不相联结,乃是两岸各伸出一截桥身;在这截桥身上,又堆叠向河心里伸出去。这样的层层堆叠,层层向外伸,两岸伸出去的桥身,在河中心凌空相就。”

吕斯百先生曾于20世纪30年代留学法国,专攻油画。回国后,他与徐悲鸿先生一同在南京中央大学艺术系担任教授、系主任。1950年他来到兰州西北师范大学,创办了美术系。1952年他利用工作之余,来到雷坛河边,描绘了这座古老的具有历史价值的握桥。

握桥横亘于雷坛河上的身影被一些丹青高手绘成永恒,成为珍贵的艺术品。

早在20世纪40年代,教育部组成西北艺术文物考察团,考察团团长是留法学者王子云先生。该考察团开拓了我国艺术考古的先河,并以科学的视角和严谨的艺术手段,触及丝路重镇兰州。1940年2月,王子云率十余人从四川成都出发,自洛阳和关中考察结束后,1942年3月到达兰州。

在兰州,王子云面对雷坛河上的握桥写道:“先说西门外的渥(握)桥,它可以称为西北地区著名木建桥梁之冠。桥是由一个大拱券构成,拱券全用木桩层层叠叠而成,结构非常巧妙。桥身是走廊式、上有覆顶,廊内左右上有明窗,下有坐栏,人们走在桥上,仿佛进入堂阁,可以坐下休息或眺望风景,真可以称得上是一座‘艺术桥’。”这些对握桥的记载后来都收录到他所著的《从长安到雅典——中外美术考古游记》一书。王子云本身就善于丹青,因此他还对握桥进行了临摹写生。

在20世纪,兰州华陇烟草公司还生产了一种“握桥牌”烟标,这枚烟标是以兰州握桥为主图案,绿色的主图案再现了当年的握桥,虽然这枚烟标已残破,但能通过这枚烟标目睹握桥的风采已实属不易了。

雷坛河上的握桥已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但因它奇特的造型而深受人们的喜爱,故而有了陇原大地一些模仿它而建造的握桥,如兴隆山云龙握桥、渭源灞陵桥等,依然横亘于河面,成为人们旅游观光的游览桥。

  如今,兰州握桥虽然不见了,但它却存在于艺术家的作品中,被永久地保留了下来,这座“艺术桥”依旧存于人们心中挥之不去……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