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谷脊兽的面纱
对于甘谷县新兴镇永安村的脊兽艺人来说,脊兽不仅是一种具有市场价值的工艺品,其中更深深地积淀着他们虔诚的信仰和美好的愿望。
这一尊尊用智慧和汗水筑造,用泥土捏塑烧制而成的脊兽,就是黄土地的象征,黄土地的精灵。
近年来,在社会不断发展和大力弘扬传统文化的大背景下,甘谷脊兽制作人数有所增加,永安村发扬光大老手艺,取得了良好的市场前景,成为甘谷有名的富裕村。这里的人们用勤劳、质朴和智慧,谱写了社会主义新农村乡村振兴的时代新篇。
脊兽,是中国古代建筑屋顶的屋脊上所安放的兽件。它们按类别分为跑兽、垂兽、“仙人”及鸱吻,合称“脊兽”。脊兽由瓦制成,高级建筑多用琉璃瓦,其功能最初是为了保护木栓和铁钉,防止漏水和生锈,对屋脊的连接部位起固定和支撑作用。后来,脊兽发展出了装饰功能,并有严格的等级意义,不同等级的建筑,所安放的脊兽数量和形式都有严格限制。脊兽制作约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兴盛于汉唐,清朝时,在甘谷已开始大量烧制。
据史料记载,甘谷最有名的脊兽艺人是永安村人张海,他自幼学习脊兽艺术,一生捏制脊兽,闻名陇上,人们尊其为“张大兽”。张海和他的子孙们把传说与愿望,巧妙地融入黄土制作的脊兽中,置于屋脊,作为祈盼吉祥、驱邪除邪的镇屋之宝。如今,张海子孙的脊兽作品,遍布西北名山寺院及旅游景区。
从清朝开始,张家烧制脊兽的手艺就代代相传。到张云中时,已经是第四代了。作为副高级脊兽艺术师的张云中,其作品曾参加第二届中国艺术节展览并获奖。在永安村,我没有找到张云中,却偶遇一位村干部。他说,目前,永安村有20多户在做脊兽,但做得好的只有张喜拉、张云中、张喜云等两三户,其他大多是在学习阶段。
在甘谷县城,遇上不期而至的大暴雨,有点猝不及防,初夏的雨,凉快通透。
县城北面的永安村,像被清洗了,北侧的大山,露出了红土本来的容颜。这里是甘谷有名的富裕村,全村人都以捏造脊兽手艺为生。进了村子,道路两旁挨挨挤挤都是规模不等的脊兽作坊和店铺,鳞次栉比,俨然制售脊兽的一条街。
见到甘谷脊兽技艺第四代传人张喜拉是在上午,他的店铺和作坊,在永安村的公路旁,雨后灿烂明媚的阳光,洒在院落空地的脊兽泥坯上。他正在打磨一座龙首脊兽泥坯,宽大憨厚的脸庞,一丝商人的狡黠,肤色黄里透白,嘴里叼着香烟,满脸写着幸福。
甘谷民间把脊兽称作捏活,是动手捏制形成立体感的动功夫,算是泥塑手艺的一种,主要靠双手劳作,所用的家当,无非一些修饰细节的刀具,还有烧制的土窑。
我坐在小凳上,和他说话,他手里忙着活计,时不时和我搭话。
他在一间作坊里,先要选土,不能有石子,要掺杂一定比例的白土,增加黏性。他指导工人暴晒、泡土、踩泥、捏制、晾晒、烧制。他用刀给捏好的泥坯做局部修整,动作专业而严谨,刀刃仿佛刻在他的心上。
脊兽内空,作用是便于安装和移动。与砖雕不同的是,砖雕是雕刻,练的是刀法。脊兽主要的是捏制的手法,与雕刻在平面上把握刻刀的静功夫不同,脊兽练的是基于立体感的动手捏制的动功夫,是泥塑的一种。所以,民间常把脊兽称作“捏活”,把砖雕称为“刻活”。脊兽的捏制是一门手艺,制作脊兽时,器物的形状大小,要根据古建的规模来定大小比例。
为了捏的像,得先学习前辈的手艺,自己再从实践中加以创新提高,这样日积月累,才能逐渐掌握。
每当施工安放作品,张喜拉都要亲临现场拍照。成品只有安放在建筑上,才能从整体上看出实际效果。夜深人静,张喜拉端详照片,分析优劣,思索改进。
脊兽还是老手艺沿袭老工艺,没啥革新的,我说着。他弹一下烟灰说道,社会进步日新月异,老行当也不能停滞不前。从前的脊兽,没有现在的大气雄壮。后来增加了上釉工艺,外观更加光鲜夺目,也更加耐放,可以抵抗日晒风吹,比起不上釉的,能多存放十年。经过历朝历代不断改进,在工艺的精细程度、制作的立体感、尺寸的拓展等方面,不断超越上一代。比如,新中国成立前的古建筑小,用的脊兽尺寸小,现在扩大了,脊兽也变大了。
距永安村不远有座红土山,土质黏性高,是捏制脊兽就地取材的理想原料。黄土高原稀松平常的黄土,在甘谷人手里,摇身一变,竟成了精美的古建装饰艺术品,让人想起甘谷民谣:“土桥子(永安村)的瓦碴,双碾子的泥,史家坪的秀才多如鱼。”如今,永安村几十户脊兽专业户,大都是张海的后代。张喜拉,就是其第四代传人。
为了学习脊兽技艺,张喜拉还去过敦煌,他深深地被莫高窟做工精巧、厚重结实的脊兽震撼,从中领悟到了很多。他把获得的灵感,结合师傅的技艺,创作出的古旧脊兽,造型繁多、独具匠心,遍及西北五省及徐州、杭州等南方城市,行销全国10多个省份,还被兰州五泉山、西安大雁塔、敦煌莫高窟等著名景点采用。
如今,时兴古建翻新,很多旧式脊兽要重做。脊兽的销量每年翻番,市场前景很好。
古时候,脊兽安在屋顶,用来象征主人的地位。官宦人家用龙虎造型,平常百姓多为花鸟,都是有讲究的,不能随便用。
工业化的大规模复制生产,快速催生千篇一律的商品,却无法造就具有个性的艺术品。许多沿海企业使用机器和模型制作脊兽,缺乏立体感。比如花瓣,用模具只能做一两层。张喜拉用手工捏制,可达四五层。
在秦州区山陕会馆、南宅子等明清古建筑遗迹里,人们总会不由得远眺屋脊的龙首脊兽,在高楼的环抱中,它们彰显文化魅力。我想,不论时代和社会怎样变迁,人们对于真善美的追求,文化的传承,亘古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