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非遗民俗

天水“泥人赵”——用泥巴定格人生百态

2024-02-29 09:58 来源: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

“天水赵氏泥人”是甘肃省级非遗传承人赵旭辉,在传承天水民俗泥塑的基础上,赵旭辉将传统与创意糅合起来,不仅为天水民间泥塑赋予了新的意义,并且发展、丰富了天水民俗艺术,捏出了属于天水本土的一种地域文化。

再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农村场景

5月29日,记者来到赵旭辉位于天水市西关古城的工作室。10余平方米的空间里摆放着赵旭辉的系列作品,其中有代表大地湾文化的伏羲、女娲交尾像,有彰显天水石窟文化的麦积山石窟写生像。除此之外,大部分作品是以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农村场景为原型创作的农人趣事。满脸堆笑的“老头老太”、活泼可爱的“牧童”、阳光清纯的“少先队员”等泥塑作品鲜活生动,依次有序地摆放在展架上。这些作品人物表情丰富、形态朴实憨厚,通过一组组不同人物间的情景交融,形象再现了几十年前农村百姓的生活原貌。驻足观之,作品身上浓浓的怀旧情结,瞬间引起观者共鸣,充满了回忆感。

创作属于自己风格特点的作品

高考落榜后,赵旭辉拜师学艺,先学搭木架、扎草人,再学麦草泥雕大样、用棉花泥细雕。1995年赵旭辉告别师傅开始到陕西搞雕塑,一干就是13年。2008年底,赵旭辉回到天水,把艺术创作的焦点放到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创作真正有自己风格特点的作品。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让赵旭辉感慨万千,也让他记忆犹新。他以那个年代的农村作为取材对象,创作了大量的农村孩子挎着书包上学的泥雕,孩子们活泼顽皮的神态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勾起人们对童年的怀念和向往。赵旭辉创作的那些在农闲时晒太阳、捻毛线的老爷爷,纳鞋底的老婆婆,作品中渗透着一种“憨厚”美和“温馨”美,令人耳目一新。久而久之,他在艺术上有了很大的突破。来他这里求购泥雕作品的人开始纷至沓来,他也被人冠以“泥人赵”头衔。

潜心“守”艺 悉心培养传承人

这些年来,赵旭辉一门心思潜心“守”艺,也一门心思用心提升手艺。2010年8月,赵旭辉被评为甘肃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他的泥塑作品《光照夕阳》《天伦之乐》《拾粪老汉》等分别获得第十二届、十三届、十四届甘肃省工艺美术百花奖创作创新优秀奖和一等奖。之后,顶着“甘肃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天水工匠”等头衔,赵旭辉被一些职业院校聘请为老师,专门给学生讲授泥塑专业技能,他每次都会有请必应、有艺必教。

  用泥巴记录重塑已淡出现代生活的场景,用过硬的手艺挖掘失传的泥塑技艺,再将自己辛苦摸索出的制作诀窍或是“门道”不遗余力地传授给学生,已成为赵旭辉人生轨迹上向前延伸过程中的生活常态。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