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乡村振兴

【和美乡村看甘肃】榆中:创新“1+1+N”模式 赋能乡村振兴

2024-02-29 10:05 来源: 甘肃乡村振兴网

西北角·中国甘肃网记者 金树栋

为落实市县党代会精神,按照乡村振兴战略“二十字方针”总要求,进一步拓展“百合党建”路径,榆中县园子岔乡创新探索出“1+1+N”的发展模式(即:党建引领+人才支撑+产业兴旺、乡风文明、生态宜居等乡村全面振兴),助力乡村振兴模块化的探索实践,扩大乡村振兴示范效应,系统谋划、一体推进乡村“五大振兴”。

组织引领筑牢乡村振兴“桥头堡”

以推动组织振兴为重点,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成立“百合党建”工作领导小组,坚持“给钱给物,不如建个好支部”,全面落实“党建+网格”要求,真正使各党支部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

进一步强化党建引领作用,通过推进支部标准化建设,村级支部队伍建设,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不断激发基层活力,深入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依托特色百合产业发展,按照“百合党建+龙头企业+合作社+村集体经济+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开展“三链三提”,努力让党建“红色”、产业“绿色”、治理“蓝色”在园子万亩沃土上交汇。

旗帜鲜明地加强基层党组织对各类组织、各项事务的领导,坚持“因地制宜、按需设岗、人岗相适”原则,结合党员综合素质,为无职党员科学设岗、明职定责,围绕当前乡村振兴、疫情防控、产业发展、环境整治等重难点问题,设定专人专岗,并在年底进行岗位作用发挥考核,使广大党员进一步找到荣誉感、使命感。

人才建设培养乡村振兴“生力军”

始终坚持把乡村人才队伍建设放在重要位置。依托“1+1+n”网格化管理模式(打造一支党员、干部、专家指导队伍+培育一批本土“土专家”“田秀才”队伍+多方式将政策技术宣传指导到每家每户),将乡镇和村“两委”党员干部、驻村工作队员、乡土人才紧紧拧成一股绳,打造一支集政策宣传辅导、致富技能指导、乡风文明引导、基层治理疏导等为一体的综合性人才队伍。

通过在乡村两级开设了“百合讲堂”,有针对性的开展培训交流,将乡村干部、“党员示范户”“土专家”“田秀才”、合作社及家庭农场经营者等汇集到一起,建立本土人才库,对其进行混合编组,集中汇聚智慧,发挥技术专家和乡村干部政策理论水平较高,“土专家”“田秀才”在百合育种、选种、销售等环节有独特优势的特点,按照“居住相近、辐射最优”原则,由每个小组带动20-30户农户,打造一支懂理论有技术的本土人才队伍,既服务产业发展,又参与乡村治理。

通过“土专家”“田秀才”队伍,用老百姓的语言将全乡村民培育成新型职业农民,充分调动农民的主动性、创造性、积极性,让他们成为乡村振兴的“主角”,从而让乡村的优势资源更好地转化为优势产业,增强乡村发展后劲,不断破解乡村振兴人才瓶颈问题。

产业带动激发乡村振兴“新动力”

围绕“中间有高地,左右两逢源”的布局思路,百合产业犹如一汪活水,为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了源源活力。以“百合党建”为引领,从百合选种育种、标准化种植技术推广、三品一标认证、生物有机肥推广、土专家田秀才培育、销路拓展、品牌打造、精深加工产品研发等多方面入手,以全国首批“‘人民优选’产业合作示范基地”、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为契机,积极探索百合羹、百合花饼、百合酒、百合糖等寓意美好、附加值高的精深加工产品。

切实抓好百合品控,加快与中科院近物所、省农科院、北京稻香村、中海化学、根力多生物有机肥、神果科技等开展深度合作,在合理调节种植规模的同时,引导群众走“绿色发展”“品质发展”,通过定期邀请科技专家指导和本土人才队伍带动,不断提高“园子百合”品质,加快品牌构建,持续推进三年倍增行动计划,多管齐下确保百合产业可持续发展。

文化助力构筑乡村振兴“硬支撑”

以培育文明乡风为引领,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文化广场、图书室等作用,不断挖掘乡村文化、弘扬良好社会风尚。成立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村民议事会,有效消除陈规陋习,推进了移风易俗,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充分利用村文化室等设施设备,丰富群众文体活动内涵,营造文明和谐、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

坚持定期利用本土队伍宣讲一次政策、开展一次技术培训,积极开展“红黑榜”鼓励激励机制,号召群众“明事理、感党恩、当自强”。借助道德讲堂、中华传统节日等载体,开展除陋习、树新风,移风易俗,传承好家风好家训、孝道文化等主题活动,推动优秀家风家训广泛宣传,注重弘扬优秀道德传统、倡导时代新风,借助道德力量,塑造人的灵魂,开展道德模范人物和家庭评选活动,评选“最美家庭”“孝老爱亲”“和谐家庭”“热心公益”“帮扶邻里”等人物典型,颁发流动红旗,通过身边典型示范带动传递正能量,让新乡土文化深入人心。

美丽和谐打出乡村振兴“治理牌”

以改善人居环境、人文环境为切入点,推动乡村生态振兴,治理有效。加快生态修复是贯彻“先发力、带好头”的首要任务,在退耕还林2万亩基础上,引导农户开展庭院周边义务植树,扩大绿植面积,大力推广使用生物有机肥,有效改良土壤,推行绿色生产生活方式。持续推广党员干部示范先行、帮包群众扩面整治、全面覆盖集中整治的人居环境整治模式,大力实施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优化农村人居环境,组织各村开展人居环境观摩评比,指导建立“红旗鼓励、黄旗警告”机制,以先进激励后进,以整改促进提升。

坚持以自治为基础“内消矛盾”,以法治为保障“定纷止争”,以德治为支撑“春风化雨”,把群众动员组织起来,引导群众主动参与村级公共事务,使其成为乡村治理的参与者、公共事务的推动者、集体利益的共享者。通过广泛走访征求意见建议,召开村组干部会议、党员大会、村民代表会议,细化约束机制,强化村规民约执行,形成“我制定、我遵守、我执行、我监督”的浓厚氛围。

  推进乡机关干部、驻村帮扶工作队驻守村工作常态化,推广“红色驻守连队”“红色驻守小分队”,以“五大行动”为契机,持续完善工作体系,当好社情民意的“收集员”、当好疫情防控的“战斗员”、当好基层治理的“指导员”、当好辖区民众的“服务员”、当好全员互动的“协调员”、当好矛盾纠纷的“化解员”,让党群关系在进一步真切互动中不断升华。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