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甘肃网走进武威凉州区 植绿南山共建生态家园
中国甘肃网4月9日讯(西北角·中国甘肃网记者 宋芳科 冯睿栋)4月9日,中国甘肃网采编团队奔赴武威市凉州区南部山区国家储备林基地,启动以“我在南山有棵树”为主题的公益植树和采访活动。
1936年3月,时任《大公报》记者范长江,深入中国西北地区考察采访。他在《中国的西北角》盛赞武威“马路两旁植树已成林,风景宜人”的同时也痛斥了当地“毁林以造林”的不当之举。直言真正的造林,不是“移林”,而是普遍的增植树木。
撒下绿色、播种希望。这次中国甘肃网到凉州区参加“我在南山有棵树”志愿植树活动,用实际行动践行新闻先辈“普遍的增植树木”的愿景。这已是中国甘肃网与春天约定,连续第八年参与以“建设美好家园保护生态环境”为主旨的公益植树活动。
凉州区正全力以赴打造“天马故乡·醉美凉州”城市品牌,咬定“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青山”,努力建设幸福美好新凉州。
“向南部山区要绿”是凉州区的一个生态建设愿景,旨在利用8年时间(2022年——2029年)在张义、谢河、古城、康宁、丰乐等南部山区乡镇建设7.27万亩国家储备林,让南部山区生态屏障更加稳固。
中国甘肃网采编团队进抵的南部山区,是凉州区春季植树造林的主阵地。在春雨滋润下,山川湿润,空气温润,利用良好气候条件,参战的每一名团员种下的一棵棵柏树,都在圆“我在南山有棵树”之梦。
“我在南山有棵树”是凉州区提出的义务植树品牌,期盼更多的朋友走进南山,参与义务植树,共建绿色生态家园。为了增进与志愿者持久密切的互动,凉州区林草局专门开辟了“我在南山有棵树”栽植基地,划分了爱情林、爱心林、军人林、警营林、生日林、成长林等具有纪念意义的片区,让志愿者在植树造林中感受到尊重,并且与树苗一起成长,将永恒的纪念留在南山。
治沙披绿,对于生活在腾格里沙漠边缘的凉州人来说是责任和使命,也是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在凉州区南部山区国家储林基地,成片的山杏、樟子松、云杉、沙棘、沙枣林正在成长。
凉州区林草局副局长赵象举表示,凉州区生态格局是南部山区、中部绿洲,北部沙区。在大规模国土绿化中,凉州人民两线出击,北部治沙、南部种树,涵养水源改善环境,建设宜居家园。
赵象举说,南部山区储备林也是碳汇林,无论是沙漠里的一棵草,还是南部山区的一棵树,都有减少碳排放的生态效益,在“碳达峰、碳中和”中服务大局。2020年以来,凉州区主动对接碳汇交易市场,积极探索开展碳交易,核定碳汇交易面积14.6万亩,2022年12月24日成功注册为碳交易项目。2023年4月12日完成交易,实现碳汇收益64.19万元。
据统计, 2022年至2023年,凉州区共完成碳汇林建设2.12万亩,今年规划在谢河、古城等镇营造以山杏、山楂、樟子松、云杉、侧柏等为主的碳汇林3000亩以上。
“我们欢迎全国的朋友来凉州区南部山区植树,凉州区南部山区是河西走廊的重要生态屏障,大家每种一棵树,都是为改善生态付出一份努力。”赵象举诚挚邀请志愿者走进凉州区,公益植树,留下美好在南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