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非遗民俗

兰州郊区的打雨墩

2024-05-05 13:25 来源: 兰州日报

榆中县许家窑的打雨墩

墩,是指土堆,以及厚而粗的石块、木头等垒集以及黄土夯筑而成的建筑物基。有史书记载:墩,平地有堆。东汉·许慎《说文》:冶城访古迹,犹有谢安墩。李白《登金陵冶城西北谢安墩诗》。又如:挖塘取土,垒土为墩;土墩;墩台(高一些的土堆台、报警台)。

墩,在甘肃乃至整个西北,一般是指较高的土堆和用于军事防御上的哨卡和烽燧台。由于兰州历史上绝大部分时段处于边关地带,因此这种墩,过去很多。

而什么是打雨墩呢?在百度也搜不到。打雨墩,是农耕文明时代遗留下来的建筑物,是兰州郊区农耕文明时代积极预防冰雹自然灾害的设施。农耕文明时代,常常会遇到倒春寒、霜冻、狂风、暴雪、沙尘暴、蝗虫、雷暴雨、冰雹等自然灾害,其中,冰雹是最为普遍且损失严重的灾害之一。严重的冰雹,可能会造成局部地方甚至大面积农田颗粒无收。过去生产力落后的时代,对冰雹的预防几乎是无能为力。后来,土炮的发明和使用,逐渐被人们发现,不但可以用于战争,还可以用于打散雷暴雨来袭时聚集的乌云,使冰雹的危害大大减小甚至消除。而土炮需要炮台,也需要避雨设施,且这种炮台还得远离村庄农舍。这样,在兰州地区农村,特别是宽敞的河谷地区和川区的村庄外,就建筑打雷暴雨的炮台。这样的炮台,一般是夯土筑高3至4米,长宽4至6平方米的土台,在土台上建有三面围墙的房子,没有围墙的一面建炮台,炮台上架好土炮,就可以打雷暴雨了。这样的建筑,远看就是一个土墩,被形象的称为打雨墩。打雨墩,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还普遍应用,有的用到了八十年代初。

土炮打雷暴雨的时代已成为过去,但在长期的农业生产活动中,曾为预防冰雹自然灾害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目前,打雨墩遗址在榆中、永登等农村还能见到,它们还忠诚地守护在原来的大地上。

  □李新海 文/图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