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阳:黄土塬上绘“丰景”老区新貌入画来
庆阳,是中华民族早期农耕文明的发祥地之一,20万年前这里就有人类繁衍生息,7000多年前就有了早期农耕。4000多年前,周先祖不窋开启了农耕文明的先河。在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上,在这片沃土上,无数劳动人民靠着勤劳与智慧,创造了丰厚灿烂的古代文化和繁荣昌盛的现代文明。
这块莽原沃土是“环江翼龙”“黄河古象”的故乡,是中国第一块旧石器的出土地、中国中医药文化的发祥地、华夏第一部医学巨著《黄帝内经》的诞生地,也是范仲淹一门父子三人戍边之地。
这里面积最大、土层最厚、保存最完整的董志塬,被誉为“天下黄土第一塬”。夏季,大塬广袤无垠,壮美丰饶,当风吹过时,麦浪滚滚,仿佛是大地奏响的乐章。
作为陇东早期人类生存繁衍与文化融合交汇之地、古丝绸之路东线出边入塞起点的北石窟驿,与镇原悠久的历史文化相映成辉,是庆阳文化积淀最深厚、最有价值的地方。
北石窟寺与莫高窟等,并称为甘肃四大石窟,其风格与山西云冈石窟,和河南龙门石窟相近。
西峰区西郊的南佐遗址,是距今5000年前规模最大、保存最好的大型宫殿建筑,它无声地讲述了五千年前的黄土高原上,南佐先民们以高超的建筑设计理念和规制、精美大气的制陶技艺、先进精细的农业生产生活理念及技术,创造了丰富灿烂的文化遗存,留下了人类文明探索初期的辉煌成就,呈现了仰韶文化晚期庆阳大地上古国文明的兴起。
这片黄土塬,涵养了浩气千秋的革命精神,甘肃第一个农村党组织建在宁县,西北第一个红色革命政权建在南梁,“两点一存”的重要历史地位,为中国革命做出了重要贡献,是“南梁精神”的诞生地,“刘巧儿”的故乡,“马锡五审判”方式的诞生地。
刺绣、剪纸、皮影、道情和民歌堪称庆阳“五绝”。庆阳民歌享誉“黄土歌魂”,唱遍全国的《咱们的领袖毛泽东》《绣金匾》《军民大生产》三首革命歌曲,是庆阳人孙万福、汪庭有等农民歌手的佳作。庆阳是中国民俗学会命名的中国香包刺绣之乡、徒手秧歌之乡、民间剪纸之乡、窑洞民居之乡、道情皮影之乡。
这片黄土塬,赐予庆阳人丰富的资源宝藏,地下黑金涌动,石油、煤、天然气储量惊人,地上平畴千里,是久负盛名的“陇东粮仓”。
这里是国家级陇东大型能源化工基地核心区,是甘肃省的“陇东国家能源基地”。近年来,庆阳充分发挥独特优势,全力推进陇东综合能源化工基地建设,推进“东数西算”工程和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奏响了新时期庆阳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的最强音。
风光旖旎的自然景观、历史厚重的古城建筑、绚丽多彩的非遗文化、独具魅力的民族文化、底蕴深厚的红色文化……丰富的文旅资源,让庆阳这座旅游城市有景更有魂。
庆阳是一个充满魅力和活力的地方。除了大塬的壮美风光和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这里还有美食的诱惑和独特的民俗风情。不妨来这里走一走、看一看、尝一尝,相信你一定会收获一个难忘的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