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乡村振兴

戎装褪去心不改 扎根基层助振兴 ——记渭源县田家河乡元古堆村党总支书记董建新

2024-07-01 11:40 来源: 甘肃日报

董建新(左一)查看种苗长势。 定西市委组织部供图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杨唯伟

渭源县田家河乡元古堆村党总支书记董建新是村民交口称赞的“兵支书”。在脱贫攻坚路上,他争做“排头兵”;在乡村振兴路上,他勤做“领头雁”,用行动践行党员的初心使命,展示着退役不褪色的军人本色,为家乡的繁荣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如今的元古堆村,从“烂泥沟”蝶变为国家4A级景区,从深度贫困村发展为拥有万寿菊、百合、食用菌、中药材、乡村旅游等富民产业的样板村。2023年,元古堆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61万元,较2012年增长11倍以上,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100万元。

从“退役军人”到“村干部”,他倾力投身家乡建设

进入夏季,董建新比平时更忙了。早上7时刚过,他接到电话后就急忙来到乡村会客厅,和运营团队一起商量如何做好文旅宣传策划,迎接即将到来的旅游旺季。随后,又去游乐园查看建设进度。下午,走进田间地头了解百合、羊肚菌的种植情况……

元古堆村三面环山,高寒阴湿,曾经交通不便,群众生活困难。2002年,董建新退伍回到家乡,尝试发展产业,但受制于交通、环境等因素,最终选择在当地经营一家小餐馆,日子过得不温不火。投身家乡建设,成了那时董建新心中的一个念想。

2013年,春节刚过,渭源县组织两名乡镇干部带领元古堆村15名村民代表前往福建蓉中村学习,身为党员的董建新积极参与。“我印象特别深的是,老师说‘工字不出头,靠土可出头’。”深爱着土地的董建新反复琢磨这句话的意思,“蓉中村仅1平方公里,那么点土地都能富。我们这么多地,还富不起来?”

培训结束后,董建新被选拔进村“两委”工作,一干就是12年。从村支书助理、村文书、村党支部副书记,一直到村党总支书记,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奔小康。

从“门外汉”到“领头雁”,他开拓进取带领群众奔富路

元古堆的村民们以往只种植小麦、胡麻等农作物,因地势原因,种植面积小,很难成规模。

“要让群众的生活富起来、日子好起来,就一定要带领群众发展好产业。”2019年,渭源县田家河乡元古堆村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面对带领群众发展不小的压力与责任,董建新勇敢站了出来,担任合作社理事长,一心带领群众发展起富民产业。

一次偶然机会,董建新了解到元古堆村自然条件十分适宜种植羊肚菌,市场需求大,产品附加值高。

董建新深知要想带领群众种,就一定要自己先试先种。2019年7月,他投入近3万元进行试种,因经验不足而失败。

咨询专家、上网查资料、拜访其他种植户……2020年4月,吸取经验教训的董建新再次尝试,种植了22棚羊肚菌。在精心养护和忐忑等待了48天后,小羊肚菌争先恐后露出了头。

2020年6月,董建新带动元古堆村村民种植25座大棚共11亩羊肚菌,81天后迎来丰收,纯收入达23万元。

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个支部就是一座堡垒。从贫瘠的土地上起步,在董建新等党员干部的示范引领下,元古堆村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富民产业遍地开花。

如今,元古堆村发展起乡村旅游、种植业、养殖业、劳务经济、加工业、光伏食用菌产业和电子商务等富民产业。

从“当家人”到“好代表”,他一片赤诚履职尽责践初心

“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2023年初,当选为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的董建新更忙了,一边忙着村里的大小事务,一边围绕群众关心关注的问题走访调研。

“乡村旅游如何更好引客”“农旅融合发展红利怎样才能实现村民共享”……履职以来,董建新关注的重点始终离不开乡村振兴,对乡村旅游尤为关注。

崭新的房屋错落有致,潺潺的溪水穿村而过,百亩花海、民宿客栈、松林鹿苑、萌宠乐园令人目不暇接、流连忘返……

近年来,元古堆村持续发展乡村旅游,打造特色民宿、开发特色旅游项目、组织开展文化体验活动,去年成功创建国家4A级景区,蹚出了一条从贫困村到小康村,再到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振兴发展之路,成为全省推进乡村振兴的典型和样板。

“为了能让老百姓真正吃上‘旅游饭’,今年我们的重点是按照‘一户一业态’的发展模式,把老百姓的庭院打造成游客打卡地……”董建新干劲十足。

走访调研的过程中,董建新不断思考着元古堆村下一步的发展思路。

“我们的旅游基础设施越来越完善,但在发展研学旅游、户外运动和冰雪经济的过程中,也存在着客流较少、服务有待提升等问题。”董建新说,“希望有更多好政策,激励优秀人才下沉乡村,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回望来路,初心不改。“我们将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以创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和全省乡村振兴示范村为目标,全面提升‘红火元古堆’党建品牌示范引领作用,感恩奋进,带领群众把日子越过越红火!”董建新信心十足地说。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