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宁:千亩撂荒地变身“希望田”
近日,走进静宁县灵芝乡俊峰村,放眼望去,成熟的麦田如同一片广袤无垠的金色海洋。沉甸甸的麦穗随风摇曳,预示着今年的冬小麦收获季已经到来。
不远处,俊峰村村民王红红家的麦地里,一派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在乡镇府的牵头下,这两天县合作社的大型联合收割机来到王红红家,帮助她将地里的15亩小麦收割脱粒,装车归仓。
“今年我承包的15亩地大多都是开荒复种的地块,经过改良土壤和灌溉条件非常适合种植冬小麦。今年我家的小麦长势喜人,收成非常不错。”王红红高兴地说。
这些从前杂草丛生、无人问津的撂荒地在沉寂了多年之后,随着耕地恢复工作逐步推进,如今得以改头换面。可就在去年,王红红还在为如何整治这15亩撂荒地以及后续怎么开展管理而犯愁。
“这些地块改造成耕地后该如何利用起来?开荒后政府会不会不管了?起初,面对这么多撂荒地,我真的是忧心忡忡,经常睡觉都睡不好。”王红红略带羞涩的回忆。
就在王红红一筹莫展、毫无思绪的时候,乡上的驻村干主动上门找到了她。在了解到王红红的想法和存在的困难与问题后,乡上迅速组织召开座谈会,对和她一样有同样担心和疑虑的农户,面对面做好政策宣传引导,答疑解惑。账理清楚后,大家心头的疙瘩也就解开了,村民们对复垦复耕的积极性也就提高了。
灵芝乡俊峰村的荒地变良田,是静宁县盘活闲置土地资源,推进耕地恢复的一个缩影。为稳定和扩大粮食种植面积,静宁县立足县情实际,在反复调研摸底、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按照因地制宜、打破地界、连片开发的思路,跨流域整体规划,统筹推进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和撂荒地整治,建设高标准农田,提高农业机械等技术的装备水平,并建设好、划分好粮食生产功能区,真正把“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落到实处。
同时,打通科技进村入户“最后一公里”,静宁县农技、农机专业技术人员对农业生产合作社、种粮大户就冬小麦宽幅匀播、播种机具操作等技术进行全面示范讲解,真正把荒地打造成群众致富增收的“希望田”。
通讯员 李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