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明甘肃

山水胜境 渭源双石门

2024-09-26 15:25 来源: 中国甘肃网

双石门风景区 (本版图片均为资料图)

刘小雷

双石门在渭源县南山分水岭附近,因山谷中两道狭窄的石门而得名。三国邓艾、北宋王韶等名将都曾将这里作为用兵通道。如今这里风光旖旎、群峰含黛,森林、草原、雪山错落分布,溪流如织,草原密布,宛若遗落的秘境……这里就是我心中的世外桃源。

双石门位于渭源县会川镇以南10公里,距渭源县城50公里,距兰州市也仅150公里,一日即可往返。

这里峡谷、溪流、草甸和森林,美得让人窒息。11万亩高山大草场,牧草青青、牛羊成群,让人感觉似乎到了陇上的香巴拉……

双石门独特的景观,与它所属的山脉是分不开的。在双石门峡谷深处,群峰相连,最高峰是被誉为“撑天银碑”的露骨山,主峰海拔3941米,是临近数县海拔最高的山峰,同时也是漳县、渭源、卓尼三县的交界处。

提起露骨山就不得不提分水岭。分水岭距兰州160多公里,早已成为国道212线上的一景, 它海拔2980米,是渭源县与漳县的界岭。

我们一行人驱车至双石门峡谷口时,一群牦牛正在沟口悠闲地吃着草,就像一颗颗黑珍珠镶嵌在绿色的绒毯上。虽是正午时分,扑面而来的风儿,送来了高海拔特有的凉爽。进沟口没走多久,便是第一道石门,两座山石相对而立,石门的宽度可以供一辆小车通行,但满地的碎石,尖锐而突兀,一般情况下,人们开车行至这里,只能“弃车”于石门外,徒步进入。

穿过第一道石门之后,取而代之的是崎岖难行的山石路,路面很窄。眼界却豁然开朗。山体四周是陡峭的山坡,但眼前却是生机无限的大片高山草甸,呈斜坡梯田式,从峡谷中间的溪水两侧开始,逐渐升高。

深入峡谷,以溪水为界,水之南逐渐开始出现原生林,水之北依旧还是草甸。从无人机升空的镜头中看,草甸与森林对称分明。最后,草甸消失,眼前的景象全部被山石与密林所包围。

乱石间,一道溪涧漫流而来,想要一探第二道石门的奥秘,就必须涉水前行。这里的水势相较于峡口大了很多,石头的阻拦让水流变得湍急。

绕过眼前这道急弯,便能看见第二道石门了。溪流汇成了一泓深潭,潭水的尽头是两座拔地而起越往内越逼仄的山石,就好像山体裂开了一道细缝,溪水从中流出,寒意更甚。这便是双石门中的第二道石门。

相对于第一道石门,这一道石门显得格外宏伟壮观,难怪在当地人与驴友中又被称为小石门与大石门。

这两座石门说是相距一公里,但靠双脚涉水走下来,竟觉得有点“路漫漫其修远兮”的意味。

进入第二道大石门,一种沉重的压迫感迎面而来。容一人通过的石缝中,两侧的石壁上,居然还有明显的人工开凿留下的栈道孔。据说,这里是三国名将邓艾偷渡阴平开凿栈道的起点。

按照史料记载,公元255年秋,邓艾正是在这里穿崖架木,一路修成栈道,并且在渭源招募了五千羌胡精兵,进击蜀汉。

如今这石门内的栈道已经不存在了,但是古道遗迹犹存。石崖上当年栈道上穿架木梁的凿孔仍然整齐地列于崖壁……

待穿过溪水相伴的狭窄山谷,眼前立马豁然开朗,远处的雪山、两侧葱绿的草场、牧民的围栏分散开来,牦牛、羊群、马一同出现,星罗棋布地点缀在绿油油的草场之上,相伴在那闪着金光的溪水之旁,水声清朗悦耳,潺潺淙淙,仿佛在倾诉大山的秘密。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绿勾勒的山水画卷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置身于此,放眼望去,整个草原碧绿如茵,蓝天、白云、绿草浑然一体。那些叫不上名字的野花,竞相开放,争奇斗艳,让草场更显生机。呼吸着让自己感官愉悦的空气,取出相机,记录所有的美妙。

这里每一步有每一步的风景,每一眼有每一眼的感觉。登上一处陡峭之地,又是另一番景象,远处的雪山,多彩的霞光映染雪峰,白雪呈绯红状与彩霞掩映闪烁,相互辉映。

  不知不觉中,几个小时已悄悄流过,转眼到了傍晚,夕阳西下,余晖映山顶,把雪峰染抹得像一位披着红纱的少女,亭亭玉立。返回途中,依依不舍之情挂在每一个人的脸上。我想,双石门的每一处风景,馈赠给每个人的不仅仅是身处其中的心旷神怡,意醉神迷,更有离开后记忆永远的雕铸与凝固。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