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非遗民俗

【文化中国行】 让古籍醒过来活起来传下去

2024-10-28 09:58 来源: 中国甘肃网-甘肃日报

原标题:【文化中国行】

让古籍醒过来活起来传下去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施秀萍

金秋时节,西北师范大学校园里,天阔云舒,书香弥漫。由国家图书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省文旅厅主办,省图书馆等单位承办的“古籍保护课程进校园”甘肃省启动仪式近日在西北师范大学教师发展中心二楼报告厅举行。

从“古籍保护课程进校园”活动中,看见我省让古籍“醒过来”“活起来”“传下去”的积极实践。

(一)

泱泱中华,文明博大。古籍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思想智慧。

我省是古籍大省,省内现藏古籍约70万册,包含汉简、敦煌写经、宋元刻本、名人手札等珍贵古籍,有306部古籍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829部古籍入选《甘肃省珍贵古籍名录》。

作为国务院公布的首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省图书馆古旧籍藏书约38万册,包括享誉海内外的《文溯阁〈四库全书〉》、大型明版木刻丛书《永乐南藏》,以及敦煌写经、名人手札、珍贵字画等。

让更多古籍“醒过来”“活起来”“传下去”,是时代使命。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

2022年3月召开的全国两会上,“加强文物古籍保护利用”被首次写进政府工作报告。

古籍保护,抢救修复是第一步。

据统计,全省约21.2万册古籍有不同程度的老化破损情况,亟待修复。

作为省级非遗项目(古籍修复技艺)保护单位,省图书馆自上世纪60年代起,致力于古籍修复、古籍修复人才培养、古籍修复技艺传承等工作。截至目前,已修复古籍逾22万叶,是全国古籍修复的重要力量。

缘起、纂修、形制、内容、庋藏、流传……开展“千古巨制——《四库全书》展”,全面揭示《四库全书》的前世今生;

《兰州春秋》《西藏王统记》《黄帝内经》《文溯阁四库全书影印精选》……举办“书藏有象 智化无穷——2024年中华传统晒书活动”,既集中“晒”出兰州市图书馆、西北民族大学、甘肃中医药大学等藏书机构的一批珍贵藏书,又向观众展示古籍保护与传承成果;

开展“我是小小古籍修复师”志愿服务活动;推出雕版印刷术、瓦当拓印、线装书缝订等体验项目,吸引广大读者亲身感受古籍蕴藏的文化魅力;推动古籍数字化建设,既让每部古籍都有“前世今生”,又打破收藏单位壁垒,强调“古籍数字化资源管理和开放共享”;积极探索创意开发、文旅融合等古籍活化利用的新途径、新方法……找准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连接点,深入挖掘古籍的历史及当代价值,多渠道、多媒介、多维度做好古籍大众传播,让古籍中蕴含的文化魅力可亲可感可及,让古籍走进千家万户,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丰富的文化滋养。

多年来,省图书馆、兰州市图书馆等古籍存藏机构多元发力,多轮驱动,在让古籍“醒过来”“活起来”“传下去”方面积极实践,取得喜人成效。

(二)

古籍保护,依然任重而道远。

“古籍保护是一项需要一代代人为之不懈努力的长久事业,需要建立人才培养的长效机制。”国家古籍保护办公室主任王红蕾在甘肃省启动仪式上介绍,自2007年国家实施“中华古籍保护计划”以来,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培训基地、传习所、高等院校”相结合的“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取得了丰硕成果,积累了丰富经验;

2022年,又开始策划“古籍保护课程进校园”活动,计划在全国近100所高校开展活动,结合各地区专家资源,开展嵌入式古籍保护课程和专题讲座,推进古籍保护学科建设,打造素质优良的古籍保护工作后备力量。

“古籍保护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古籍保护课程涵盖了中文、历史、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知识,古籍保护事业需要各领域专家学者的携手加入。”王红蕾表示,西北师范大学是一所具有悠久历史的百年名校,在古籍保护各项工作上一直走在高校前列,“此次,在这里共同启动甘肃省‘古籍保护课程进校园’活动,希望借助高校力量,不断开创古籍保护人才培养的新局面。”

发端于1902年的西北师范大学,历经120余年发展,不仅馆藏资源丰富,也十分重视古籍文献的挖掘、整理、修复与研究——

馆藏古籍10万余册,其中善本597种8617册,23种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83种入选《甘肃省珍贵古籍名录》;

开设有文献学、博物馆学、考古学等与古籍保护相关的学科专业;成立于1983年的古籍整理研究所是国内高校第一批创立的古籍研究所,在古籍整理研究与人才培养方面成绩喜人;现为“国家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和“甘肃省古籍重点保护单位”。

“未来,我校将充分发挥自身文化资源优势,与古籍保护单位、兄弟院校携手,进一步拓宽古籍保护人才培养工作的广度和深度,助力古籍保护工作向纵深推进,携手为赓续中华文脉贡献力量。”西北师范大学副校长马世年表示,将通过举办嵌入式古籍保护课程的专题讲座、展示古籍修复技艺等方式,进一步普及古籍保护知识,不断提高学生对古籍保护工作的参与感、获得感和归属感,让大学校园成为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阵地。

“古籍保护,不仅需要专业的知识、精湛的技术,更需要年轻学子的热情参与,代代接力。”省图书馆馆长肖学智表示,相信通过“古籍保护课程进校园”活动的持续开展,能持续加强图书馆、高等院校与社会力量的全面合作,推动新时代古籍保护人才培养工作再上新台阶,共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碑帖传拓、雕版印刷、线装书缝订、古籍修复……启动仪式会场外,通过图片演示、语言讲解、操作展示、互动体验等形式,多元展现了古籍修复技艺的魅力。西北师范大学的学子们在甘肃省古籍保护中心修复师的示范、演示下,纷纷动手体验,有了更加真切的感受。西北师范大学古代文学专业研一学生郭雨鑫说:“这样的活动,让我深刻感受到古籍保护的重要性,也更好地理解了文化传承的使命感。”

  启动仪式上,王红蕾、马世年分别以《新时代古籍保护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为什么要古籍今译》为题作报告。据了解,继西北师范大学后,我省“古籍保护课程进校园”活动还将走进西北民族大学、甘肃民族师范学院、兰州职业技术学院等大中专院校。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